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深圳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语文专区 > 浏览
楼主
语文教学中渐进法的运用
语文教学本是非常有趣且颇具艺术欣赏感受的一项工作,教者应该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应该学得兴趣盎然。可是在考试选优这根指挥棒下,受诸多功利因素的影响,不但教师教语文感到索然无味,学生学语文也感到荆棘丛生。如何找到一条出路,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套“六字渐进法”的教学方法,经过尝试,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此法重点抓住六个字:悟—省—探—钻—合—延,强化语知记忆能力、语段阅读能力、写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既能应付考试,又能提高能力的双重效果。
    “悟”是建立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的感悟。通过自渎,明白哪些字形、字音、词义、文段需要记忆,了解文章的学习目的和重点是什么,体会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悟”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教学每篇课文的第一课,首先应提问学生对本篇课文有何感悟,尽可能让多数同学发言。教师不必急于评判,这样既能保护发言者的积极性,又能让听众结合别人的回答引发更全面的思考。
    “省”是建立在众多同学“悟”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结合别人的回答,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时的思考比“悟”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有利于自学时的查漏补缺。教者这时要注意巡查,对潜能生进行个别指导,对优生轻声提问,使学生自学时既有层次又不能有太大的悬殊,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作准备。
    “探”就是发动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究。由于有了前面的两个过程,学生间相互讨论就有话可说,便于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离位探究。教者此时要做到能放能收,控制好局面。鼓励学生对争执不下的问题举手请教,教者及时予以分析或解答。如果发问较少,教者不时的可以抛出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导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教者引导得好,就会达到“场面热闹却不嘈杂,思维活跃却不涣散,目标集中却不紊乱”的效果。
    “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深入理解,是钻研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一些浅层次的问题,有了前面的自学和讨论作基础,教者只需在课堂上作些归纳和总结。对于涉及教学目的和重点的一些问题,则需要作些铺垫,为学生架好理解的梯子,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去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如果在引导理解过程中,多数学生仍抖不开包袱,教师可以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发问,并加以指导。一次这样的过程还不达目的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的进行下去,直到所有同学理解为止。
    “合”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是各种理解能力的整合。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分析课文,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去独立地阅读理解有关语段。高屋建瓴地驾驭语段内容,了解语段阐述的主要内容、表现的主题、语段的层次、上下文的联系、精妙的词语、重点文句的含义及作用、重点字词音形义、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的语言、论据形式、论证方法等等。如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点拨,辅之以必要的阅读训练,做到导练结合,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一定会大有长进。
    “延”即知识的延伸,是前面五个字的升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为了剖析别人文章,更主要的是要抬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正所谓学以致用。汉语言博大精深,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所达的,要注意平时学了某方面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比如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加以锻炼,并让作文训练紧贴教学内容,教者利用写作课或阅读课再加以适当的点评,既可以避免写日记的空洞无物,又扎扎实实提高了运用能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写作能力慢慢就会得到提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语文下了些功夫,不得法者则会心灰意冷,厌学情绪骤增;得法者信心百倍,乐学勤学善学。使学生对学语文产生兴趣,不妨试试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或许能有所收获
作者:王老师(729749)07-01-25 11:32回复此贴
1楼
呵呵! 好啊,木讷人支持!
作者:喻老师(545759)07-01-26 13:39回复此贴
共有回复1篇 1
回复内容:
百分·深圳家教网 ©200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