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教孩子善解人意 学会感激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师父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为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第三个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其实以每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考量另外的角度,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因此就在所难免了。如果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是都以“你是对的”来先为别人考量,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
教会孩子善解人意,要从平凡的小事着手。
我二女儿上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很讨老师的喜欢。但有一次上课老师检查“同步训练”,他却忘带了,结果与其他几名平时总不写作业的同学一起被罚站,老师为了照顾她的面子,提了个简单的问题,指定让她回答,也好给她个台阶,让她坐下。可她就是不领情,闭口不答,结果站了一节课,也哭了一节课。中午放学回到家还接着哭,觉得自己委屈的不得了,认为是老师让她在同学面前丢脸了。我得知事情的经过后,对女儿说:“作为老师在同学面前就应该一事同人,你上课不带作业,就该挨罚,你以为自己是好学生,特殊,就不该受罚,如果那样老师还怎么管学生?何况老师为了照顾你的自尊心,提个问题想让你坐下,你却不领情,非愿站一节课,完全是自己找的,能怪老师吗?”女儿一听我完全站在老师一边,并没有偏向她说,她更委屈了,中午饭也不吃了。我爱人见此情景,立刻发火儿了,大声说:“我女儿学习这么好,就一次没带作业,就罚站,这老师也太不讲人情了吧!我非到局里告她不可。”爱人这一招还挺管用。只见女儿当时就不再哭了,开始求他爸说:“您别去告老师了,其实老师查作业、要求严格都是为了我们好,我没带作业,还故意跟老师怄气,我也有错。”爱人假装气还没消说:“先吃饭吧,这事以后再说。”就这样女儿原谅了老师,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教孩子善解人意,有时需及时中断孩子的不良想法、做法,引导孩子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父母双方教育方法可异,但目标必须一致,相互配合要默契,关键要唤醒孩子心底的善良,使其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最终才能谅解别人,提升自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漫长过程,在这期间要求父母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变化,遇到问题多启发诱导,少指责批评,要给孩子留出思考、感悟的时间,家长的做法千万不可急于求成,简单粗暴。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
女儿今年(2004)过春节刚一回到家,就翻出电话本,查老师的电话,边查边跟我说:“妈妈,您猜我最想给谁打电话?”我说:“杨老师,”“不是”,“刘老师”,“也不是”,“那是谁?”“余老师”,“就是你高中时教英语的那个‘老余’?”“对”,我一听心里暗自高兴,我在想女儿已知道感激了。
是这样,读高一时,女儿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兼英语科代表,当时教英语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英语课堂气愤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女儿特别喜欢英语老师,也特别爱上英语课,英语成绩非常优秀,曾在全国英语奥赛中获二等奖。到了高二就换了余老师教英语,她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每天的作业,都要按时完成,不准有一个不交英语作业,而且她都要全批全改。对英语科代表就要求得更严了,几乎每节课都要叫你回答问题或背课文,只要重复,背的不熟,就罚抄课文两遍(一般同学一遍),科代表要负责发篇子、对答案、收发作业、给老师提录音机等等,稍做得不好,就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批。
女儿第一次挨批是因为上英语课前没把磁带倒好,第二次挨批是英语作业没收齐,第三次是有的同学英语篇子没做完就教了,第四次挨批是课上背课文重复了,罚抄课文两遍,这是女儿最反感的事了,本来每天作业就多,英语老师还逼着她做这种无用功。随着挨批次数的增多,女儿对老师的称呼也在变化,开始称“余老师”,后来叫“老余”,她说同学们还有的在前面加了个“死”字。
一天回到家气呼呼地说:“老余又批我了,真受不了她!我明天就去跟她说,英语科代表我不干了!让她另选高人吧!”我一听事情严重了,就坐下来与女儿谈起了余老师。我跟女儿说:“你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从多角度去观察与评价,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不放。据我了解,余老师送过的毕业班,英语成绩都居年级前列,因英语拉分的很少,所以学校领导总安排她接毕业班英语,是有道理的,也可算是一中的名师了吧。女儿说:‘就这样的名师呀?’不是名师,总可算得上一位严师吧?从她的敬业精神来说可谓是一流的老师了,她教你们两个班英语,共140多名学生,每天每人的两三份作业,她都要全批全改,而且一个都不能少,每天光上课就三四节课,其余时间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习,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她不仅对待学生严格,而且对自己更严格。这说明余老师对工作、对学生是高度负责的,而且她教的两个班英语成绩,几乎每次考试都名列年级第一。对于你个人来讲,目前你没有选择老师的权力,只有尽快适应,适应她的教法,适应她的管理方法,你才能做到学与教同步。我知道你最烦的就是余老师每节课都叫你回答问题、背课文,其实这正是老师对你的一种偏爱,她看你很有天分,有潜力,才给你比别的同学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机会,如果你为准备每节英语课上回答问题,而比别人多记下两个单词,两年下来你就比其他同学,至少多记住两千多个英语单词,这将成为你日后的一笔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真的应该感谢余老师才对。我想余老师,绝不是你所想象中的 节节英语课盯着你,找你的碴儿,客你。至于余老师一些做法我也不太赞成,但是她直言不讳,工作严谨,雷厉风行的作风很让人佩服,也值得你很好学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我们又都是凡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听着我的一番话,女儿不再抱怨了。我问女儿:‘你明天还继续当你的英语科代表吗?’女儿说:‘听您这么一说,我就再忍受一段时间吧。’”女儿的英语科代表一直当到高三毕业。
有一句古话:“严师出高徒”。女儿高考英语成绩137分,是当年一中英语高考成绩最高分。切工作但在高考过后估分时,余老师问她:“英语答的怎么样?估了多少分?”女儿说:“感觉还行,但分还没估出来。”我心理很明白,女儿对余老师还是耿耿于怀。这也很自然,她终究还是个孩子吗,要真正理解老师,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更需要一定的时间。
到了大学,女儿由于中学英语基础很好,所以英语学得很顺利,成绩一直优秀,还参加了“英语社团”。在一次与教授的谈话中,教授夸她的英语学得好,基础很扎实。教授说:“我猜你的中学英语老师,一定很出色。”并要女儿谈谈高中英语老师对她的影响。女儿说着说着,就觉着余老师并不是高中时让她恨之入骨的“老余”了,觉得余老师可敬、可爱、可亲,并从心底生发出一种感激之情。也就才有今年寒假回家后与余老师的一席电话长谈。女儿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才真正读懂了余老师,曾给予她的严格要求、细心培养、深切期望。
孩子不仅在上学期间要理解老师,还要理解同学、朋友及其周围的所有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地融入集体,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女儿初中时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升入高中后,两人又分到了同一个班,起初女儿可高兴了,回家后的话题,总谈到她的朋友。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也听不到女儿谈起那个朋友了,我很纳闷,就问女儿:“你的好朋友还跟你一班吗?怎么最近从没有提起过她?”女儿说:“跟我一班,我不爱理她。”“怎么,你俩闹矛盾了?”“没有,她那人,嫉妒心太强,我每次考试只要成绩比她高,她就不爱理我,总像我拿了她的分似的,我才不愿意跟这种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哪!”
一次家长会上,我遇到了这位好朋友的母亲,她跟我说:“我在家里,总跟我闺女讲:你要像董娜学习,跟人家比比,人家一考试就是班级第一、第二,你老考班上二三十名,你怎么老没长进。”其实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智力因素的影响: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和教育等等。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人与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最优秀的比,那样比来比去,把孩子的自尊心就比没了。
要跟他自己比,只要他努力了,比以前进步了,家长就该给予肯定。我跟这位同学的家长闲谈时,也给她讲了这些道理,她对孩子的态度漫漫地有了转变,她孩子的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跟女儿说:“你不要再怪朋友嫉妒心强,这都怪她妈妈的不恰当的评价造成的,其实你朋友学习一直很努力,工作也有责任心,对你又很信任,直言不讳,你俩应好好谈谈,重归于好。后来两个人终于达成相互谅解,现在成了经常电话联系的老朋友。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特别关注,您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再适时与孩子交流,由表及里地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他对周围发生事情的反应,耐心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读懂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孩子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感激曾伴随自己成长的所有人。
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减少摩擦,消除怨恨,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孩子学会感激,就会善待他人,彼此和谐相处,广交朋友,从而为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