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学生放寒假家长忙“兑现”
寒假刚开始,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小丹(化名)便拉着父母上街买东西。“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我和爸妈签了一个‘保证书’,如果我期末考试考进班级前5名,爸爸妈妈就送我一套名牌服装,还有一个绒毛娃娃。现在他们要‘兑现’了……”小丹快乐地说。
类似于小丹的情况还真不少。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放寒假以后,不少中小学生都要求家长“兑现”自己曾许下的“愿”:期末考试考了高分,拿了好名次,家长得买什么奖品。有的家长甚至买来电脑等昂贵物来“兑现”……
怕家长反悔先签“保证书”
期末考试前,市民赵先生就向女儿小丹承诺:“只要你考进班级前5名,并克服马虎的毛病,你想要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你买什么!”小丹乐坏了,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把一张纸递给父母,说为了防止父母反悔,得先签个“保证书”。
“如果我考进班级前5名,爸爸妈妈就送我一套名牌服装,还有一个绒毛娃娃……”赵先生夫妇为了能让孩子安心复习、考试,立即在纸上签了字。
一个星期后,考试结果出来了,小丹考了第3名。赵先生夫妇立即表示,放假就带女儿上街,兑现诺言。
在鞍山一家大商场的童装柜台前,小丹开心地挑选着自己心爱的名牌服装,一套要六七百元!虽然价格很贵,但赵先生不以为然:“只要孩子学习好,我们什么都舍得,物质刺激管用……”
过分物质奖励弊端很大
据了解,像赵先生这样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取得好成绩的不在少数。上初三的小光(化名)的父母就承诺,如果小光考进班级前15名,就奖励一台电脑。不过小光因为没有考进前15名,奖励成了泡影。而上初二的小静(化名)则说,很多同学的家长都说,孩子每前进一名,家长就奖励30元至50元不等的奖金。
鞍山市心理测量研究所丰铁梅主任介绍,类似小丹这种情况,在一些中小学生中已日渐普遍。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无限制地满足其要求,甚至主动用物质奖励做“饵”,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事实上,过分的物质刺激虽然在短期内有作用,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则有很大的弊端。因为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抵抗物质能力很弱,家长经常用物质奖励的方法,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依赖感,一次得到奖励后,以后每一次考试都会要求家长给自己奖励,否则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而且每次要的奖品肯定会比前一次更“过火”。长期的物质刺激还会歪曲孩子的学习态度,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好好学习只是为了家长、为了得到奖励,这会对孩子今后进入大学自主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容易让孩子过早地“拜金”。
不过,10岁以下的孩子还不太清楚学习到底意味着什么,家长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意义的“诱惑”奖励孩子。比如说,经常忙于工作、平日里无暇顾及孩子的家长,可以在孩子考完试后带孩子旅游,或购买一些有用的书籍等等。